黃仕強
2024年12月27日09:06 來源:工人日報
閱讀提示
重慶城口縣總工會與縣司法部門合作,共同挖掘并利用新媒體、網紅效應、非遺文化、法治景觀等多元化資源,使普法宣傳更接地氣、聚人氣。
依托互聯網平臺發布法律知識、邀請網紅拍攝民法典宣傳視頻、借力非遺“三人鑼鼓”唱響農村普法好聲音、通過“法”“景”融合打造法治文化陣地……記者近日獲悉,今年以來,重慶市城口縣總工會通過整合多方資源,探索“工會+司法+N”普法機制,走出特色普法之路。
據悉,“工會+司法+N”普法機制的核心在于城口縣總與縣司法部門合作,共同挖掘并利用新媒體、網紅效應、非遺文化、法治景觀等多元化資源,提升廣大職工的法律素養和法治意識。
上了“云端”,接了“地氣”
“這種普法方式,既上了‘云端’,又接了‘地氣’,讓法律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日前,城口縣商戶李春來將一則由該縣網紅以說唱形式宣傳民法典的視頻分享至朋友圈。
視頻中,網紅以朗朗上口的韻律和貼近生活的案例,將復雜的法律條文轉化為易于理解的流行語言,吸引了大量網民的點贊與轉發。這是城口縣總利用新媒體平臺和網紅創新普法宣傳的縮影。
城口縣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陳國玖告訴記者,縣總一方面依托新媒體平臺開設法治專欄,發布法律知識、開展案例解讀、傳播法治作品100余期,制作公益普法微視頻20余部;另一方面,網紅代表和互聯網企業負責人參與“網信領域普法·自媒體先行”主題活動,并邀請縣域內知名網紅拍攝法治宣傳視頻,開展“互聯網+故事”普法征集活動,使普法宣傳更接地氣、更聚人氣。
截至目前,城口縣總利用政務新媒體矩陣轉發普法信息600余件次,閱讀量達30余萬次;線上法律知識問答、知識競賽等活動參與職工達2萬余人次。
“非遺+普法”唱響法治好聲音
“廣大居民們,細聽說分明,法治的理論,法律為準繩……”連日來,在城口縣明通鎮的街頭巷尾,一支由老黨員、新鄉賢等人組成的“三人鑼鼓”非遺傳承隊,在城口縣總的精心策劃下,將法律條文融入山歌,通過生動且富有感染力的表演,讓法治好聲音響徹城鄉。
“三人鑼鼓”是重慶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的婚慶、喪事、逢年過節常用它來營造氣氛,在城口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今,它又被賦予傳播法治精神的使命。
“我小時候一聽到鑼鼓聲,會覺得是哪家有什么喜事。現在聽到熟悉的鑼鼓聲,想著湊熱鬧,沒想到是在唱法治山歌,這種方式太有意思了,聽‘三人鑼鼓’的同時還學到法律知識,希望以后多來點這種形式的宣傳。”白臺村村民陳永兵說。
為充分發揮“三人鑼鼓”的作用,城口縣總還組織法治山歌競賽,吸引眾多非遺傳承人和山歌愛好者參與,通過他們的演繹使得法治精神在非遺歌聲中得以傳承。
此外,城口縣總還利用網絡、廣播等媒介,讓“法治山歌”在全縣傳唱開來。
“法”“景”融合扮靚城市
走進城口縣修齊鎮,200米的“法治文化一條街”映入眼簾,這里布置了憲法、民法典、法治格言、防電信詐騙、青少年保護等內容,市民置身其中就能感受到濃厚的法治氛圍。
陳國玖告訴記者,近年來,縣總不斷創新普法形式,將法治元素融入城市景觀之中,目前已積極參與并助力建成了治平小米書記工作室、雞鳴民法典公園、建學路法治公園等多個法治文化陣地。這些陣地不僅豐富了城市的文化內涵,更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市民的法律意識。
記者注意到,城口縣總還將遍布大街小巷的工會驛站打造成職工觸手可及的法律服務點和宣傳站。走進驛站,映入眼簾的是整齊排列的法律宣傳手冊,內容涵蓋勞動權益、合同規范、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多個方面;法律援助電話被醒目地張貼在顯眼位置,確保職工在遇到法律難題時能夠迅速找到求助渠道。
參與建設法治陣地是城口縣總普法宣傳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目前,縣總已參與打造13個法治陣地,并依托這些陣地舉辦講座與培訓、發放宣傳資料以及邀請律師答疑等,開展58場次普法活動,覆蓋職工3萬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