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光
2024年05月16日08:50 來源:工人日報
黑龍江省農業水利氣象工會和北大荒農墾集團共同推動開展農業勞動競賽,通過加強從業者技能培訓和打造數字北大荒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不斷提升北大荒農業生產的數字化、智能化、助力糧食穩產增產。
28臺水稻插秧機列隊前行,10臺植保無人機展開臂展精準定位——眼下正值黑龍江省春耕之際,由黑龍江省農業水利氣象工會、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工會聯合主辦,牡丹江分公司承辦的“建設農業強國 端穩中國飯碗”全國農墾糧油等主要作物單產提升勞動競賽北大荒行動暨2024·北大荒勞動和技能競賽在北大荒農墾集團牡丹江分公司八五〇農場火熱舉行。
這是一場農業生產領域的勞動競賽,競爭最激烈的卻是各種編程和算法操作下的機器。原因還得從本次競賽的賽項說起。
本次比賽包括水稻秧苗素質比賽、水稻插秧比賽和無人機操控比賽3項。除了無人機操控,水稻插秧比賽也是利用衛星導航輔助下的插秧機進行作業。3項比賽中有兩項都是融入了數字化、智能化的高科技含量競爭,不再是人們傳統印象中在田間地頭“出大力、流大汗”的場景。
“以前穿著水靴,背著噴壺打藥,1畝地得干好幾天,現在用無人機,500畝地的植保3個小時就干完了。”武致富是這次競賽中無人機比賽項目一等獎獲得者。在他看來,這次比賽正契合了當前農業生產所需的技能。
今年是北大荒開發建設77周年。當前,這個祖國“北大倉”的耕種方式,已經從鐵鎬、鐵犁的“人刨牛拉”變為了5G、衛星導航加持下的“精準耕種”,農業發展也從被動的“靠天吃飯”到了主動的“數字賦能”,越來越多新質生產力也開始融入傳統的農業生產中。
“勞動強度大幅度降低,產量增長比我剛上班的時候提高了20%都不止。”劉春發是這次插秧機比武競賽一等獎獲得者,看到如今農業生產發生的巨大變化,種了20年地的他感慨頗多。除了對糧食連年增產豐收的感嘆外,更多是對如今農業職工技能提升的感悟。
“現在,我們企業農機部門和工會部門每年冬季、春季都會組織一些培訓,及時填補了我們在機器操作方面的技能空白。”劉春發說。
目前,數字化生產已經成為北大荒集團田間地頭的常態。“天、空、地、人、機、云”的“六位一體”全域數字化水稻農場;播種和秧苗管護環節全程智能化、機械化、標準化;北斗導航終端全覆蓋,智能育種、精量點播、作物生育期智能診斷、無人機植保等先進技術廣泛應用……在此過程中,北大荒集團的107個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也發揮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北大荒信息有限公司工會重點打造的數字北大荒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為4600萬畝耕地、22萬個地塊、56萬名種植戶、62萬臺農機建立了數字“身份證”,全力支撐北大荒供、種、管、收、儲、運、加、銷農業全產業鏈的數字化運營;九三分公司鶴山農場趙曉輝創新工作室利用數字化基礎設施、天地空一體化感知設備和數字化軟件管理系統,實現動態、快速、準確地對作物長勢進行監測和估產……
“原先傳統的勞動競賽主要是比拼人力,后來就是畜力還有機械化的競賽,現在我們的勞動競賽是機械、科技還有數字相結合。”北大荒農墾集團牡丹江分公司八五〇農場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洪斌說,通過與時俱進的勞動競賽,企業可以進一步提升農業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確保糧食穩產增產。
據了解,在黑龍江省農業水利氣象工會和北大荒農墾集團的推動部署下,截至目前,北大荒農墾集團各分公司、各農牧場工會已連續3年開展各類競賽3225場次,參賽職工達79.6萬人次,保證了主要農作物播種在高產期、收獲在豐產期,為實現黑龍江地區糧食生產“二十連豐”奠定了堅實基礎。